昨天,如約來到長蘆街道社區,在市級傳承人胡德龍的帶領下,來到了一間專門用於存放跑馬燈道具的房間裏。剛走進屋內,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黴味,房間整體看上去髒亂不堪,角落裏還有一些啤酒瓶,而專門用來表演跑馬燈的道具——一只只“小馬”,被隨意堆在一起。摸了一下其中的一只“小馬”,從馬頭到馬尾,盡是灰塵,據長蘆中心社區副主任何光晨告訴,這些馬已經四年沒有人動了。
六合區長蘆小馬燈又叫串馬燈、跑馬燈,它的起源與古代駐紮在長蘆的軍隊有相當大的關系。據胡德龍介紹,有一年,屯兵軍營與老百姓聯合鬧花燈,突然傳來一陣電視牆馬的嘶叫聲,一群駿馬飛奔而來,這些馬時而騰空嘶鳴,時而跳躍,四蹄生煙,令當時的觀眾驚歎不已。
後來因朝代更迭,兵跑馬燈營牧場消失了,生活在這裏的人們,為了懷念這個神奇的馬隊參演項目,用竹、布制作成馬燈來代替,參加每年的燈會,於是就有了小馬燈。
“小馬燈在2009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不過自此以後,就漸漸衰落下來。”胡德龍抽著煙,惆悵地說。
觀察到,這些被閑置棄用的“小馬”,大部分已經不再挺拔高大。何光晨告訴,這些小馬內部是用竹子撐起來的,以前是玩一次就要維修一次,這幾年沒有人維修,竹子已經損壞,自然就支撐不起來了。
胡德龍還說,“這只是其一,還有其二,小馬燈沒人玩是有原因的。”據胡德龍介紹,2002年和2003年長蘆相繼開展了兩屆農民藝術節廣告招牌,那時候長蘆大規模的拆遷還沒有到來,人員都比較集中。那兩年是跑馬燈的鼎盛時期,2003年的跑馬燈,看的人實在太多,起碼有兩萬多人,因為過於擁堵,影響到了交通,不得已提前停止。後來長蘆拆遷,原來跑馬燈的人都已經分散,就再也沒有組織起來過。
“你別以為跑馬燈看起來輕快,沒有跑過的人不知道,跑馬燈運動量非常大,夏天根本就不想跑,即便是冬天,跑幾分鍾也是滿頭大汗,臉上化的妝和汗水糊在一起,很難受。”何光晨以前經常跑馬燈,“後來,為了更輕便,服裝也省了,辮子也不接了,拿個黃頭巾一紮就了事。”
留言列表